我姓温不是溫,源自山西太原堂的温姓:歷史源流與客家文化

我姓温不是溫,源自山西太原堂的温姓:歷史源流與客家文化

温姓怎麼念?常見誤解與小故事

好一陣子很常被問,你的温怎麼念? 我以為這個時代,這個字應該已經比較普及了說?

温姓不是“溫”,也不是簡體字!

我的姓是“温”,而不是“溫”。不是什麼簡體字,只是因為過去民政和銀行系統沒辦法輸入“温”字,所以我們家一度被迫用“溫”。

記得國中的時候,老師還常常糾正我:“連自己的姓都寫錯!” 當時民政系統只能登記“溫”,連銀行系統也打不出“温”,所以為了生活方便,全家人只好將錯就錯。

後來,我爸覺得不能辜負祖宗,一直努力向民政和銀行單位申訴,終於在我高三那年,系統可以造字了!我們家的身份證件、銀行存摺也都改了回來,雖然過程很麻煩,但總算還原了“温”這個正確的姓氏。

但有趣的是,後來還是有人會說我們家用的是“簡體字”。只能笑笑說:“不是啦,這可是有歷史的!”

太原堂的温姓:歷史源流

太原堂的由來

每年清明掃墓時,墓碑上都會看到“太原堂”三個字。所謂“堂號”,就是祖先為了紀念自己的發源地而取的名字。而“太原”指的就是山西太原,這裡正是温姓的發源地。

有時候去傳統的三合院,像是墾丁青年活動中心裡的建築,就能看到寫著“太原堂”的古厝,不過那裡的“太原堂”屬於王家,不是我們温家喔(笑)!

温姓的歷史淵源

温姓的祖先來自周朝的姬姓。傳說周武王的小兒子“叔虞”,是温姓的始祖之一。

話說周成王小時候和叔虞玩耍時,拿梧桐樹枝開玩笑地封他為“唐國”的領主。後來,這句玩笑話被史官記錄下來,等到周成王平定了唐國的動亂後,便將唐國正式封給了叔虞。後來叔虞的後代把國號改為“晉”,其中有一支遷到温地,這一支人便以“温”為姓。

到了秦朝實行郡縣制度後,山西太原郡下設立了温縣,這裡也成為温姓的重要聚集地。後來,溯源的族人為了紀念這段歷史,堂號便稱為“太原堂”。

温姓與客家文化的淵源

客家人的由來

魏晉南北朝時期,戰亂頻繁,温姓的族人開始南遷。到了唐末五代時期,大批族人遷徙到福建、廣東、江西等地,逐漸成為客家人。

為什麼叫“客家人”呢?因為當時這些遷徙的族人到新地方時,總覺得自己只是暫時“作客”,終有一天會回到故鄉,所以被稱為“客家人”。後來大家也習慣了這個稱呼,連語言都叫做“客家話”,而且客家話還是保留了最接近唐代官話的語言特色。

台灣的客家人

台灣客家人,大多是是明朝末年和清朝時期,從粵北山區和福建山區移民過去的。主要在以下的地方:

來自廣東:梅縣、蕉嶺、興甯、五華、平遠、大埔、豐順、饒平、揭西、陸豐、海豐,等地。

來自福建:長汀、上杭、武平、連城、永定、南靖、平和、詔安、雲霄,等地。

而台灣的客家人較高地區為桃竹苗(俗稱北客)、臺中東勢、雲林崙背、高屏(俗稱南客或六堆)

像我們家,就是來自福建的客家人,屬於北客地區。

結語:認識温姓,傳承文化

現在“温”這個姓也越來越常見了。透過成長過程中的經歷,我也更加理解自己的姓氏和家族的歷史。寫下這篇文章,紀錄這些小故事,希望更多同姓的朋友,或對客家文化有興趣的人,都能更了解我們的根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