是温不是溫,太原堂與客家人的起源

是温不是溫,太原堂與客家人的起源

好一陣子很常被問,你的温怎麼念? 我以為這個時代,這個字應該已經比較普及了說?

是温不是溫,不是簡體字的温

是的,我的姓式是温,不是溫。記得國中的時候,最常被國文老師念,連自己的姓都寫錯,而且當時的民政系統,也都只有『溫』。因為銀行系統就是打不出『温』字,我們家為了能從銀行順利領到錢,因此,全家人當時都將錯就錯的使用了『溫』這個姓。

但我爸為了不背祖,好幾年時間強力向民政及銀行單位申訴,終於在我高三左右民政及銀行系統終於可以造字,終於名符期實,我記得相關的身份證件都全部改掉,銀行的簿子也換了一輪,相當的麻煩。雖然換成了正確的温字,但我始終忘不掉,有些人一直惡意栽贓我們家就是用簡體字。

太源堂温氏

而每到清明去掃祖墳,就會看到墓碑上寫的太原兩字的堂號,所謂的堂號,就是祖先為了紀念自己從哪邊來,而使用的稱號,這而山西太原就是温氏的發源地,一般會使用在房子或是祠堂裡,如果有機會去三合院的古厝,像是墾丁青年活動中心園區裡,就可以找到太原堂的三合院,(但墾丁青年活動中心園區裡的太原堂不是温家,是王家。)

太源堂温氏的起源

太原堂温氏,祖先是出自姬姓,也就是成立周朝的那個姬發-周武王。而武王最小的兒子,也是周成王的弟弟-叔虞,相傳就是温姓的祖先。

小時候,周成王與叔虞遊戲時,削了梧桐樹的樹枝,並用來冊封弟弟叔虞,雖然只是小時候的遊戲,但當時的遊戲言語已經被史官記錄了起來。當周成王成功平定了位於黃河與汾水之東部,方圓一百里的唐國作亂後,君無戲言啊,為了不失信於大臣,因此便冊封了唐國給叔虞,而叔虞的子孫繼位後將國號唐改成了晉,其中有一支分到了温地,因此這地方的人變改以温,為自己的姓氏。

而後到了秦朝郡縣制度下,全國分成三十六個郡,在郡底下又畫分了許多縣,而其中温縣就被畫分在山西太原郡底下,也是在這裡族群被發揚光大。也因此,温姓的族人大多堂號就使用了太原堂。

客家人的來源

而魏晉南北朝期間,由於社會動盪不安,温姓族人開始南遷。唐末五代時期,紛紛南遷入閩、粵、贛地區。之所以被稱做客家人,就是在遷入初期,大家都還是覺得有朝一日會回去原來的家鄉,因此對閩、粵、贛地區來講就是外來人口、外地人、是外地來此地安家作客的人。而後來大家也接受這樣的稱呼,開始自稱客家人。而客人家有自己的語言,就叫客家話,也是最接近唐朝的官話。

台灣客家人,大多是是明朝末年和清朝時期,從粵北山區和福建山區移民過去的。主要在以下的地方:

來自廣東:梅縣、蕉嶺、興甯、五華、平遠、大埔、豐順、饒平、揭西、陸豐、海豐,等地。

來自福建:長汀、上杭、武平、連城、永定、南靖、平和、詔安、雲霄,等地。

而台灣的客家人較高地區為桃竹苗(俗稱北客)、臺中東勢、雲林崙背、高屏(俗稱南客或六堆)

像我們家的部份就是來自福建的客家人,是北客。

如一開頭所寫,温姓現在已經越來越常見了。而自己在成長的過程中,遇到的一些心得,而

以上,就是針對一些自己累積的資料整理而來。做為紀錄之用

Comments

No comments yet. Why don’t you start the discussion?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